德兴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化湿药草豆蔻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青春痘最好的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jc/210312/8740662.html

性味归经

辛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

  

功能主治

燥湿行气,温中止呕。用于寒湿内阻,肮腹胀满冷痛,暧气呕逆,不思饮食。

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,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,常与川、仆砂仁、陈皮等配合应用。用治寒湿郁滞呕吐,常与半夏、生姜等配伍应用。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、槟榔等同用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0.8~1.5钱;或入丸、散。

注意

阴虚血少,津液不足,无寒湿者忌服。

来源

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晒至九成干,或用水略烫,晒至半干,除去果皮,取出种子团,晒干。生于林缘灌木丛边缘的草丛中或山坡高草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主产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

  

性状

本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,直径1.5~2.7cm。表面灰褐色,中间有*白色的隔膜,将种子团分成3瓣,每瓣有种子多数,粘连紧密,种子团略光滑。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,长3~5mm,直径约3mm,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,种脊为一条纵沟,一端有种脐;质硬,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,纵断面观呈斜心形,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/2;胚乳灰白色。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

炮制

拣净杂质,去壳取仁,用时捣碎。

复方

①治脾胃虚弱,不思饮食,呕吐满闷、心腹痛:草豆蔻肉八两,生姜(和皮切作片子)一片,甘草四两(锉碎)。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,用水过药三指许,慢火熬令水尽,取出,焙干,杵为末。每服一钱,沸汤点服。夏月煎之,作冷汤服亦妙。(《博济方》豆蔻汤)

②治呕逆不下食,腹中气逆:豆蔻子七枚(碎),生姜五两,人参一两,甘草一两(炙)。上四味切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。分温二服,相去如人行五,六里。忌海藻、菘菜。(《广济方》豆蔻子汤)

③治冷痰呕逆,胸脯不利:草豆蔻(去皮)、半夏(汤洗去滑,切,焙)各半两,陈橘皮(汤浸去白,焙)三分。上三味,粗捣筛。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,入生姜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温眼,不拘时侯。(《圣济总录》豆蔻汤)

④治胃口冷,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,兼治酒后数囿如痢,心胸不快,不思饮食:草豆蔻半两(每个面裹煨,候面焦*,去面用),甘草一两(炙),肉桂(去皮)一两,陈皮(去白)一两,蛮姜一两。上五味,同为细末。每服一钱半,更入陈米末一钱,水一盏,枣二枚,同煎七分,温服,其滓再煎服之。(《博济方》草豆蔻散)

⑤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:草豆蔻一枚,剥开皮,入乳香一块在内,复用白面裹,慢火烧令熟,去面及豆蔻皮不用;上为细末,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五、七丸,米饮下,无时。(《史载之方》豆蔻丸)

⑥治霍乱心烦渴,吐利不下食:草豆蔻(去皮)一分,*连(去须)一两。上二味,粗捣筛。每胀三钱匕,水一盏,乌豆五十粒,生姜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温服,日三。(《圣济总录》草豆蔻汤)

⑦治老疟久而不瘥,及山岚瘴气,远年不愈,兼治脾寒:草豆蔻、肉豆蔻各二个(并用面裹煨,一生一熟),厚朴方圆二寸(一半姜制,一半生用),甘草中指大(一半生,一半炙),生姜枣大二块(一块用湿纸裹煨,一块生用)。上分为二大剂,于发前临晓,用水一升,煎取八合,放至来早,再温服,留滓再煎二次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草豆蔻散)

⑧香口辟臭:豆蔻、细辛,为末含之。(《肘后方》)

文献摘录

1.《中药学》

①用于湿阻脾胃、脘腹胀满。

本品性味辛温,气味芳香,而温燥之性较强,功能燥湿行气,可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,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,常与川、仆砂仁、陈皮等配合应用。

②用于寒湿呕吐。

本品辛温散寒,专入脾胃,又能温中止呕,用治寒湿郁滞呕吐,常与半夏、生姜等配伍应用。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、槟榔等同用。

2.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》

面包煨熟用。草豆蔻,味辛性温无*。浮也,阳也。其用有二∶去脾胃积滞之寒邪;止心腹新旧之疼痛。

3.《玉揪药解》

味辛,气温,入足太阴脾、足阳明胃经。燥湿调中,运行郁浊,善磨饮食,能驱痰饮,治胃口寒湿作痛,疗腹中腐败成积,泄秽吞酸俱效,蛮烟瘴雨皆医,痎疟堪疗,霍乱可愈,反胃噎膈之佳药,呕吐泄利之良品,化鱼骨肉停留,断赤白带下。

草豆蔻调和脾胃,温燥寒湿,运行郁浊,推宕陈宿,亦与砂仁相仿,而性气颇烈,内郁稍重者宜之。

面包裹,煨研,去皮。

4.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

味辛,性热无*,入脾胃二经。主风寒客邪在胃。其余与白者同功,而性尤燥急,不及白蔻有清高之气。

按∶草豆蔻辛温发散,故入脾胃而主风寒。多食大损脾胃,《衍义》谓其虚弱不食者宜此,恐非,胃火者大忌。

5.《得配本草》

味辛、微香,性温。阳也、浮也。入足太阴、阳明经。达膜原,破郁结,除寒燥湿,消积化痰。治瘴疠寒疟,杀诸鱼肉*。同知母,治寒热瘴疟。(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,知母治太阴独胜之热。)同熟附子、姜、枣,治脾寒疟疾。(寒多热少,或单寒不热,或大便泄,小便多,不能食。)

滇广所产,形如诃子,皮黑浓而棱密,子粗而辛臭。面裹,火煨熟,去皮研用。疟不由于瘴疠,气不实、邪不盛者,禁用。

6.《本经逢原》

草豆蔻性温,入脾胃二经。东垣曰∶风寒客邪在胃口之上,当心疼痛者宜之。丹溪曰∶草豆蔻性温,能散滞气。若明知口食寒物胃脘作痛,或湿郁成病者用之神效。若热郁者不可用,恐积温成热也。然多用能助脾热,伤肺损目。故阴虚血燥者忌之。

7.《本草易读》

面包煨去皮用。

辛,温,无*,性浮。入足太阴、阳明。下气开郁,燥湿驱寒,消食醒酒,化痰攻积。

解霍乱而止泻痢,辟瘴疠而退寒疟。除口气之臭,杀鱼肉之*。

生南海,今岭南皆有之。苗似姜,二月开花作穗。时珍曰∶今建宁所产草豆蔻,大如龙眼,形微长,皮*白,薄而棱峭。其仁大如砂仁。滇广所生草果,长大如诃子,皮黑浓而棱秘,其子粗而辛臭。盖草蔻、草果虽是一物,而微有不同尔。南人复用一种大杨梅,伪充草果,其形圆而粗,气味辛猛而不和,不可不辨。

8.《本草蒙筌》

味辛,气温。阳也。无*。交趾(国名)多生,岭南亦有。苗类杜若梗,根似高良姜。花作穗,嫩叶卷之而生,叶渐舒,花渐出,如芙蓉淡红;实结苞,至秋成壳而熟,秋方老,壳方*,似龙眼微锐。外皮有棱,(如栀子棱。)无鳞甲;中子连缀,(赤似白豆蔻多粒。)

甚辛香。应时采收,曝干收贮。入剂剥壳取子,行经惟胃与脾。去膈下寒,止霍乱吐逆;驱脐上痛,逐客忤邪伤。酒*万消,口臭即解。

9.《本草害利》

〔害〕辛燥犯血,阴不足者远之。凡疟不由瘴气,心胃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,泄泻暴注口渴,而由于暑气湿热,法咸忌之。

〔利〕辛温,入肺、脾、胃三经。散寒止心腹痛,下气驱逆满之,开胃而理霍乱吐泻,攻坚而破噎膈症瘕。辛能破滞,香能达脾,温能散寒。

〔修治〕形如龙眼而微长,皮*白,薄而棱峭。仁辛香,气和,去膜微炒用。滇广所产名草果,闽产名草豆蔻也。气异而功用亦别矣。

10.《本草从新》

辛温香散.暖胃健脾.燥湿祛寒.治寒客胃痛,霍乱泻痢,噎膈反胃.痞满吐酸.解口臭、酒*、鱼肉*.(故食料用之.)辛燥犯血忌.阴不足者远之.形如龙眼而微长.皮*白、薄而棱峭.仁如砂仁.辛香气和.去膜微炒.香口去臭.同细辛末含之.

11.《本草便读》

性味较白蔻为猛.芳香则中土偏宜.暖胃温中.疗心腹之寒痛.宣胸利膈.治呕吐之乖违.又能燥湿强脾.可变胃辟除陈腐.兼解郁痰肉*.故和羹服食馨香.(草豆蔻产闽省.形如龙眼.皮淡*而薄.仁如砂仁.其气馨香而和.略带甘味.其性热.专入脾胃.故功用与白蔻相仿.而治上治中不同.然总属辛香燥烈之品.阴不足者远之.)

12.《本草备要》

燥湿祛痰,除痰截疟

辛热香散。暖胃健脾,破气开郁,燥湿祛寒,除痰化食。

治瘴疠寒疟(佐常山能截疟。或与知母同用,取其一阴一阳,治寒热瘴疟。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,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),寒客胃痛(散滞气,利膈痰,因滞因寒者多效),霍乱泻痢,噎膈反胃,痞满吐酸,痰饮积聚。解口臭气、酒*、鱼肉*(故食料用之)。过剂助脾热,耗气损目。

闽产名草蔻,如龙眼而微长,皮*白、薄而棱峭,仁如砂仁,而辛香气和。滇广所产名草果,如诃子,皮黑、浓而棱密,子粗而辛臭,虽是一物,微有不同。面裹,煨熟,取仁用。忌铁。

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,若需用药,请遵医嘱;若需采收买卖药品,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。图片文字难免错误,欢迎留言探讨。

图片选配于网络,侵删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