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兴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福建ldquo都江堰rdquo福 [复制链接]

1#
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jzkbdfyy/

12月8日晚,

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

公布了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,

福清天宝陂成功入选!

这也是福建省第三个成功申遗的灌溉工程。

天宝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牌匾

我国同时入选的

还有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、

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、

广东省佛山桑园围。

至此,

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项。

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

被称为“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”,

每年审定一次。

被列入其中,

标志着天宝陂成功走上全球视野的大舞台,

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。

天宝陂位于福清母亲河——龙江的中段,是唐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,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首批福建省水文化遗产。

其名源自其修建年代——唐天宝年间,是闽中历史上最早建成的,集引水灌溉、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。

它的修建使福清大面积农田得以旱涝保收,为福清农业发展、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它还衍生出了丰富多彩、具有福清本土特色的水文化,包括文艺、传说、宗教、建筑、民俗等。

福清自古以来干旱缺水

天宝年间,福清地方官员带领老百姓,开始兴建天宝陂。在龙江河畔、五马山麓,工匠们用竹笼拦水,筑木成桩,采山石围堰,砌高陂横江截流,历载建成。

宋祥符年间,知县郎简主持重修天宝陂;宋元符年间,知县庄柔正搬到天宝陂旁大树下审案,败诉者,罚其搬石修陂。

明万历年间,周大勋周文遴父子分别奉知县欧阳劲、王命卿之命,先后重修天宝陂。

民国34年(),福清成立十三洋水利协会,重修天宝陂。

天宝陂老照片

据宋梁克家《淳熙三山志》记载:“元符二年,钟提举因巡历,乃委知县庄柔正修之,移旧地之上,陂旁有大榕,日听讼其下以董役,汁铁以锢其基,广十丈,溉田如昔时。”天宝陂采用铁汁固基的处理方式,这在当时较为罕见。

据介绍,天宝陂陂首(堰坝工程)主要包含拦河坝、泄洪闸、进水口三大建筑物。

陂首坝底系鱼鳞卵石砌成,坝身以条石砌筑而成,呈台阶式结构,坝高3.5米,坝体长米,其中米为唐至明代所修的旧坝。

引水口设置在大坝右岸,下接19.4公里长的引水干渠,干渠引水流量达每秒1.5立方米。灌溉渠道主要为天然土渠、天然石渠、硬化渠等。

天宝陂处在赶潮断面上,扼守着龙江的水势,拒咸蓄淡,位置关键、选址精妙,上游有足够的集雨面积及水头,可拦蓄淡水,抵御咸潮上溯。

巧妙采用斜向布置,有利于枯水期取水口顺畅取水,坝体轴线加长,有效减轻坝体受洪水冲击以及坝脚受海潮上溯的压力。同时,利用弯道环流原理,水砂分离,引清水自流灌溉。

时至今日,天宝陂周边城市建筑林立,但依然保存古有的工程布局。其坝轴线呈东西走向布置,灌区涵盖福清龙江街道海口镇等地的14个行*村,以及东阁华侨农场、三华农业园等,总灌溉面积达1.9万亩。

据了解,今年以来,福清市启动了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,投入67.6亿元,分三年逐步实现全流域水质的综合治理提升。

在治理过程中,福清市将坚持严格保护与有序治理相结合、弘扬传承与永续发展相结合,把龙江打造成为福清的生态轴、景观轴、发展轴,不断提升天宝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来源

福建日报·新福建客户端、福建新闻联播、福州新闻网、壹福清

图片

福清市水利局、福建新闻联播、壹福清

供稿

福州市纪委监委

编辑

王敏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